陈新平坐在临时停靠点等车,从医院门口到站点,她只需要走不到五分钟。新京报记者李冰洁 摄
近日,为一对母子设立的专属公交站牌受到网友关注。据新京报报道,这块站牌就伫立在湖南省娄底市娄底眼科医院门口,是当地公交公司为了残疾人陈新平和7岁儿子小宇往返看病特意增设,将他们的行程从400米缩短至10米。
小宇因患先天性眼疾需要每周末去眼科医院做治疗。而母亲陈新平双腿残疾,终日要靠双手撑着小板凳行走。行动不便带来的出行困难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阻碍之一。在车流密集的城市主干道穿行400米,对正常人来讲也稍显困难,对陈新平母子来说,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他们需要花上40分钟,而且一路心惊胆战。
显然,公交临时停靠点的设立让这对母子的求医之路大大缩短,变得平坦舒心,真正践行了爱心站牌上所写的关爱残疾人,让他们的生活不再阻‘爱’。
娄底眼科医院在国道入口附近,路有坡度,城乡交界,车辆庞杂,车速飞快。公交公司综合考量复杂路况并特事特办,选择适合的地方两天内落成站牌,兼顾了安全、需求和效率。
起初,陈新平出于自尊心不主动求助,是103路车队长曾均先关注到了她的困难。曾均先通过聊天让陈新平打开心扉诉说困境后,在微信群里告知车队司机多留心。公交司机们将这份爱心不断传递,帮助陈新平搬运行李之余,及时向娄底市公交公司报告情况,在交警的帮助下设立站牌,推动善举落地,从而为陈新平解决了出行的现实困境。候车亭厂家###https://www.jshct.cn/hct/bxg/
陈新平需要穿过六车道的马路才能到达医院。新京报记者 李冰洁 摄
103路公交车队的举动也表明了,在生活中给残疾人关爱、让他们备感舒适之余,也要把他们当正常人一样对待,接纳他们的不同,提供更多情绪支持,才能让残疾人真正感觉受到尊重,体会社会大家庭的温暖。
较之健全人,残疾人更加需要个性化、细致的社会服务。而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与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,向残疾人提供社会服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,当然这就要依赖各方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。这个暖心的故事中,眼科医院、村委会、邻居、残联、慈善会等,也对陈新平家庭关照有加。
一块小小的站牌,凝聚了来自各方的爱意,也折射出当下社会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在加深,服务也越发细致周到。
无疑,个性化服务、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会让残疾人出行更便捷。未来,想让残疾人过上无障碍的生活,还需要每个人像故事里的热心人一样,主动关爱残疾人,关注无障碍设施,营造更浓厚的社会氛围。
新京报评论员 | 李潇潇
编辑 | 迟道华候车亭厂家###https://www.jshct.cn/hct/bxg/
校对 | 刘越